霍   山   行   陳 嘉 蔚

       

本文作者(嘉 蔚)與父母親合照於霍山前

一直以來,說自己是廣東五華人,感覺是有些心虛的,雖然我在青少年時期曾隨父母親回五華一次,但如同許多第二代的子女,父親的家鄉對我來說,其實是很陌生的。今年秋末,我再度陪同父親回大陸探親,但因為家裡許多親戚都移居到沿海城市,加上我大姊也以台商的身份住在東莞,所以這一趟探親之旅,本來只預計到江門、東莞兩地,但到了東莞之後,父親突然想起念初中之時,自己曾經錯過的一次遠足,地點就是離五華縣不遠的龍川縣霍山。

      老實說,中國名山之多,除了超有名的喜馬拉雅、崑崙、長白或五嶽,華南地區,也只能大致說出產茶出名的五夷山,霍山在哪裡,確實沒什麼概念。父親表明想去霍山一遊,我們子女們也好奇了起來。大姊跟大姊夫在廣東住了10年,卻也不太清楚霍山真正的位置,不過仰仗現代科技的進步,上網查詢霍山的路線和介紹,居然還找到一部龍川縣政府特別為了宣傳這個景點而拍攝的30分鐘短片簡介,裡面將霍山之美媲美黃山和桂林,看得我們心神嚮往。至於路線,有了GPS導航系統的幫忙,根本不用擔心迷路。於是除了大姊有工作和小姪子表明要在家陪媽嗎,父親、母親跟我,就搭著大姊夫的車帶著一個走到哪都想跟的小姪女,一家人浩蕩的從東莞出發了。

     

霍      山     全    景

中國這幾年社會開放、經濟起飛已越來越見明顯,從一條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,跟15年前我隨父母親首次回來,模糊印象中從廣州回到五華那坑坑疤疤、一路讓人搖頭晃腦到家的泥巴路已好上太多。不過話雖如此,路上隨處可見違規、或是為了閃避罰單而遮車牌的小轎車,中國的公民教育確實還有待加強。離開高速高路,沿路景致越開越是鄉下,除了兩旁農田,還有黃色泥牆的房舍,彷彿時空錯置,頗有懷舊之感。且路上數度看到有母雞悠閒帶著小雞在馬路上亂跑的景象,讓我們還懷疑是不是開錯了,還好在調頭之前,終於看到一個小小的指標上寫著霍山風景區,且過沒多久便看到幾座奇山矗立的另一邊,一看就知道是昨晚看到影片中所介紹的霍山,終於讓人精神一振,興奮的拿出照相機猛照起來。雖說有高速公路跟GPS,但因不熟路線,卻還是花了四、五個小時的時間,才真的到達霍山風景區的大門口。

霍     山     大     門

       據父親說,廣東省有七大名山,除了位居榜首的羅浮山,再來就是我們本次的目的地霍山。霍山位居龍川縣,離五華縣約只有37公里,我想因為距離不遠,所以才成為父親當年初中時期的「遠足」地點,不過父親當年的「遠足」,是真的用雙足步行到目的地,和我們現在的坐遊覽車還要帶足零食的「校外教學」有很大的不同。來此之前看了龍川縣政府精心拍攝的30分鐘短片,霍山的麗緻風景,部分可媲美黃山、部份又宛如桂林,所以離霍山風景區還有一段距離時,遠遠看到幾座頗有風味的奇石山,心裡便知道那一定就是霍山了。霍山的命名,傳說在秦朝時,有一位道士名為霍龍來此修道,而後得道成仙,後人為了紀念他,因此將此山命為霍山。也因為霍山的風景秀麗,於是歷代皆有許多文人雅士來此一遊,並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、以及美麗的文句。

       一進入霍山風景區,就看到了一座藍色瓦頂的牌門,題著大大「霍山」兩字,縣政府很有雄心壯志,命此門為「嶺南第一門」,展現氣勢。霍山風景區面積約有10平方公里,雖遠不如黃山,但在中國旅遊國家標準排行上也屬於3A級的縣級風景區,麻雀雖小,但其中以丹崖、奇岩、秀石、雲影著名的景色,確實也另人期待頗高。由於第一天到達時已經下午三點,所以購了票進入園區後,很高興在發現園內有一家由縣政府經營的旅館名為「霍龍居」,當下決定在此住一晚,便可以省下回龍川市中心的時間。

      

酒          瓮        石

辦好了住宿手續,我們決定趁著太陽下山之前的片刻,先根據地圖的指示,能夠先行看幾個近一點的景點,霍山的招牌景點,應屬離入口也最近的「酒瓮石」了。顧名思義,「酒瓮石」便是一塊長得狀似倒立酒瓮的奇石,而且酒瓮的頂端,還有一個缺口,傳說中,從前甘甜的美酒,就是從這個裂縫中流出來的,但後人太過貪心,將洞口鑿大,美酒就再也沒有流出了,這種警惕人們適可而止、切勿貪婪的故事,確實很有中國風味。不過在酒瓮石前面,還有一座涼亭叫「思鄉亭」,雖然只是一座普通的涼亭,但和父親一同來此,父親可不正是因為思鄉而回到此處,他在思鄉亭前與母親合照,景物與情感兩相照映,確實令人心有所感。

         過了酒瓮石則分成兩邊,但兩路相通,形成一個圓。我們選了從右邊的路先走,看地圖應該會先經過「橫岩傲霧」,常理判斷,應是可以眺望雲海的好景點。果然一路走去,一邊面石,一邊則是懸崕峭壁,不過雖然嚇人,但一望無際的丘陵美景,加上正是落日前的黃金時刻,整片農村綠地在陽光和煦的照射當中,像是蓋上一層金黃的薄紗,迷濛當中令人陶醉在這典型中國南方的田園景致,十分美麗迷人。

       行過一連串的橫岩峭壁,峰頭一轉,便來到了「一線天」。其實身在高山遍佈的台灣,記得這樣的景致早在小時候全家一遊中橫時就已經看過,不足為奇。不過小姪女看到這樣的景觀,真的會將頭仰得老高,仔仔細細的體驗這樣特別的天空,我們幾個大人則坐在旁邊乘涼,覺得十分有趣。因為天色漸暗,今日的行程只能在這裡結束,我們從另一條路走回入口,途中經過「靈山寺」,此寺完全是沿山壁挖掘建成,寺內牆壁即是岩壁,十分天然,寺外則鋪出平坦空地,方便遊客路經行走。

       晚上住在霍龍居,便在樓下的餐館用餐,其實一來到龍川縣,這裡已經是客家地區,自然是少不了來幾道客家菜。釀豆腐應該是我從小最熟悉的一道客家菜,每到農曆新年,年夜飯上總少不了這道,都是爸爸親手一個個做出來的。我們幾個孩子也會幫著做,但是要在吹彈可破的豆腐裡挖個洞再塞進好吃的肉陷,加上自己做的當然想將肉陷塞得飽滿,自然更容易將豆腐戳破,成為兩節。不過此地吃的釀豆腐和在台北家中自己做的有些不同,豆腐更加滑嫩、十分美味,不過餡料當然就不如我們自己包得厚實,這是一定的。其他的菜還包括了牛腩、青菜……等,而老闆看我們是外地人,一直想介紹斑鳩、狗肉甚至貓頭鷹等所謂的特色野味給我們,雖說廣東人什麼都吃,但一想到家中自己也養了小狗,或是貓頭鷹這種想都沒想過能拿來吃的動物,父親明白點了也不會有人敢吃,也就替我們婉拒了。

       第二天一早,不到八點我們就往登山入口前去,因為來得早,沿途的小販都還沒有開市。有了昨天的經驗,今日我們直接前往一線天,目的是要一路走到最遠的景點「船頭石」。從一線天開始,就是一連串的上山階梯,走樓梯對於年紀較長的父母來說,會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。於是我們放慢腳步,走走停停,也趁此機會頻頻回望這一路風光。和昨日不同,今天的天氣晴朗,藍天映綠地,真的令人心曠神怡,而嶺南的氣候和台灣類似,許多植物亦和台灣相似,既有一種熟悉之感,但又在這奇岩之山中享受了異地風光,非常有趣。一路走下,我們經過了「酒瓮凌雲」,是從兩個山頭之中窺探酒瓮石,此時酒瓮石離我們已經有些距離,遠觀之下更能看出其特殊的形狀,而此處觀景更有從兩山之中一探仙境的奇妙之感。另外又經過了「吊谷上棚」,一是充滿岩壁奇石之處,奇石上立著幾棵林木,若是雲霧滿佈時,肯定像極中國水墨畫中的意境。就這樣一路向上、偶而往下繞過山峰繼續向前,我們終於到了「天門」,過了天門,就離目標船頭石不遠了。

       一大早就忙著登山,其實我們都還沒吃早餐,本以為路途不會太遠,下山後大概還來得及吃早午餐,沒想到這一路頗為費時,來到天門時已經約早上10點,卻連目的地都還沒到。不過看到天門旁寫著:「100公尺處有家小店。」沒想到走過一看,真的有位行動不便的男子開始在樹下擺起小攤。我們一走過去,這位姓楊的老闆便跟我們打招呼,並介紹一下自己有的食物,汽水一瓶4塊、泡麵5塊,以觀光區來說,這樣的售價還算合理,於是我們決定在此將泡麵當早餐,休息一下。楊老闆行動不便,還忙著幫我們抬水,讓人十分不好意思。父親以客語跟他聊天,原來未婚的楊先生10年前在家人的陪伴下搬到山上居住,小攤後的小房間就是他的家,平常物資由姪子們代勞運上山,就以賣觀光客的生意為生。其實山上除了他之外,根本沒有其他店家,所以也不需用到金錢,想是賺些錢貼補家用、跟平常一些需要的山下物資而已。父親跟他開玩笑說一個人在山上過日還頗有先人修道之意,不過楊先生笑著說,一個人其實是很孤單的,而且冬天的霍山還偶會下雪,或許更襯映他的心境。

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頭            石

       從天門到船頭石其實只剩下短短15分鐘的路程,跟之前的路比起來,真得只是臨門一腳。但沒想到到了船頭石的入口處,發現船頭石真的是一塊從山頂延伸出的奇石,要真的登頂,還需在爬一下段,而這段則是兩側騰空的石頭階梯。雖然想嘗試爬上去,但我實在無法克服自己的懼高症,最終我還是決定跟爸媽在船頭石下的平台乘涼休息,反倒是小跟班姪女居然一鼓作氣,和姊夫父女兩人手牽手走完了全程,登上了船頭石。兩人光榮歸來贏得我們的掌聲,不過姊夫說雖然有樓梯、有扶手,但是一陣風吹過來,兩腳不穩倒也是十分恐怖,不過船頭石確實如同其名,登上便如同在船頭一般,視野開闊、將遠方秀麗宜人的景色盡收眼底。

       在船頭石休息片刻,我們也就慢慢步下山了。離去時再看霍山,除了飽覽美麗的風景令人滿足,也覺得自己有機會能來此一遊,是因為父親是廣東人的關係,和以前嚮往北京故宮、上海外灘那樣著名景點的心情有很大的不同,懷著半個本地人的心情來遊霍山,心裡除了有種珍惜與喜悅的心情,也首度感到我與父親家鄉的距離,更接近了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回首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