鄉情珍貴的體驗◎繆任樑

「是親不是親,非親卸是親;美不美鄉中水,親不親故鄉人。」這些增廣賢文的句話,我童年時喜讀之,但不解其意。現今讀之,其實含有深長濃厚鄉情的意義,換句話說,即是鄉情的珍貴。西諺曰;血濃於水,也是鄉情的意 味,所以古今中外對於鄉情同為重視的。回憶五十年前年青的我,畢業梅州中學返抵家鄉,禀告雙親,準備赴廣州報考大學,寒舍原非富裕,而雙親為了兒子學業的前途,盡力籌措十餘元的白銀,俾我作為川資,領到川資後,祇有興趣勃勃;並沒有考慮水陸的行程,十餘元的旅費,能否到達廣州?我因求學心切.,不顧一切,隻身卽 啟程前往,一週後抵達汕頭,等候輪船赴香港,因船期的關係,又躺擱了數天,始乘船抵香港,復因船行頭暈疲倦,登岸後,不得已投入旅店,逗留一晚休息後,精神恢復,心情逐漸愉快。而探取 囊中荷包,僅剩存數元,內心惶惶,深為不安!若付給旅店的費用,則沒有錢買車票;若先買票欠付旅店的宿費,行李難免被扣押,當時處在尷尬的情形,可謂進退兩難;且人地主疏,舉目無親,徒呼奈何 ?諺云「在家千日好,出門半朝難。」顯已嚐到這些的滋味,在這困難嚴重中,不期然發生「窮則變,變則通」的敏感,左思右想,久聞香港有家鄉人鍾棟生其人鑲牙掛牌,因此急中生智,為請求鍾同鄉的援助,試寄沒有收信人的地址,信內說明我抵港旅費不 敷困難的實情,請求他前來援救。這信郵寄發出後,鍾棟生同鄉果然到來查問,彼此雖陌生會面,說起家鄉話,互談家鄉事,原屬鄉親,他部慷慨代付旅店的費用,並陪送我過海至九龍火車站代我出錢買票,囑我乘火車赴廣州,解除我連日來的困苦,這一段行程,好似在大海茫茫中,幸獲故鄉人伸手援救,愛護情深,使我終身難忘的鄉情。

上節我已說過,這次離鄉遠別雙親的目標,是要到廣州投考大學,經過行程雖艱苦,但我並不氣餒,由動而靜,振奮精神,勤習報考的學科,準備考進西南最高學府――國立中山大學。聽說投考這國立大學,根據過去取錄的成績水準很高,不易獲取,並自感我在中學的學科成績,又落人之後,同時報考大學的梅中同學多人原屬成績優良的高才生,和他們同考競爭,好似陪太子讀書,很難擠入大學之門。但不妨一試,我堅信「常試成功」的信條,為着升學的前途,我並不退讓;經考完畢,等候放榜時,我的成績竟列人金榜題名;又而原來成績優良的同 學,竟爾落取。他們雖恭祝我獲取成功,我並不驕傲,祇謂幸運而已。在大學求知中,經過慢長六年的歲月,間不免發生疾病,或遭受經濟的困難,而照顧愛護我的,同情援助我的,都是熱誠可感的同鄉,鄉情的珍貴,也可想像而知!

我在大陸攻讀法律,至民國二十年畢業後,初出茅蘆,即在軍中服務,當時同鄉繆培南先生在陳濟棠總司令之下充任參謀長。我因工作和共同宗種種的關係,接近他的機禽較多,間常言談中彼此也很坦誠相告,有一人晚上傾談鄉事,他很高與說到五華同鄉會的往車,我謂民國七年間旅省同鄉發起籌建五華會館,募捐序文內容措辭很華藻,文情並茂;形容需要會館,甚為動聽。當時列名發起人培南同鄉不過是一營長,事經十多年他的事業雖已發展,建築會館迄未有成,發起人名單也多已作古了!我常思故鄉:是我們生於斯,長於斯,死於斯的地方。一個人出來固為社會大眾服務,但為同鄉多做些公益慈善的事業,更有意義,更值得大家永久的懷念!當前建築廣州五華會館,於地位鄉情而說,培南先生德高望重似應負其責,他聽悉後,感甚興趣,頻謂本人因職務繁重,沒有時間為籌建會館募捐的事,只有出名同情進行,我也認為領導者不必自己動手,祇要信任同鄉去幹,切實籌辦,便可達成。回憶當時也沒有什麼籌建委員會等等,僅由培南先生指定任樑和李宗懷、李筱蘭三位同鄉負責,我奉命後不免感覺任重道遠,不敢說有成功的把握,因同鄉事不簡單,也不易轍,斯時適鍾問陶先生發表五華縣長,同時他赴任途經香港;我們為爭取機會也隨同他赴香港,意欲進行募捐;抵港後首先往訪富商李榮泰同鄉,他對于會館籌建很熱誠表示,並設席歡宴我們,席間談到聯絡同鄉,建築會所的需要,他慨然認捐五千元毫洋,此行顯有收穫。返抵廣州報告培南同鄉,他聽到佳音也很高興。未幾他直接向鄒洪先生勸捐也獲認捐五千元;繼而李桂和先生來函也樂捐五千元,籌建會館獲得鉅款,已奠定成功的基礎!募捐事經年餘,彙集各地同鄉捐款,計共捐有六萬餘元毫洋,即在廣州法政路便購二層洋房一大棟,尚餘之款萬餘元,又在,小北購平房一棟出租,每月所獲租金,藉資維持會所費用。基此籌建會館的成功,雖然倡建的人聲望有關,大家同鄉熱誠的捐助,才是會館成功的保證;換言之也是鄉情珍貴的表現!

回憶六十二年二月二日陳槃院士華誕,同鄉多人前往其府上祝壽;他設席歡宴大家,席中同鄉談起少年讀書在鄉的往事,很有樂趣,宴會氣氛鄉情也很濃厚。我和魏崇良同鄉,說起過去籌建廣州五華館的經過,他很高興謂 :旅台同鄉不少,也需要籌建會館,帷需要人倡建發起籌辦;我說籌建領導責任,兄台擔任最為適當。未幾五華同鄉會改選,首次理監事聯席會議,推舉魏崇良同鄉為理事長、李大超同鄉為監事長,在會議中理事長魏崇良部提議籌建五華同鄉會館;與會理監事一致通過,決議從速進行。最初預算新台幣五十萬元,後來旅港同鄉吳晉祥、吳沐先、李肇輝、鍾 泉、李乃浪等諸位鄉賢先後各認捐之數已超過五十餘萬;台北同鄉間有雖業小販,其收入不多,也有數人各樂捐千餘元,其熱誠慷慨,深令人敬佩!理事長魏崇良認為各同鄉捐款愈多,購置會館愈大,他率領理監事迭次在北部或赴南部各地勸捐,獲各同鄉熱烈支持,認捐成績突破百萬大關。合計捐款初達到一百四十餘萬,顯已超過初次預算很大,大家也很高興,欣慰:原擬籌購洋房不過五十餘萬,因各地同鄉熱誠踴躍樂捐,已超過原預算很多,可謂喜出望外,而籌購會館已有鉅款,自然擴大購置,卽是現在台北市和平東路三段六四之二號四層 巍聳的五華大樓。

各同鄉熱誠的捐獻,已如上節所述,但不論出錢者所捐多少。從事實上體驗也可以看出我們偉大鄉情的表現!今後我們應如何運用珍貴的鄉情。遵照 國父的訓示:「愛鄉,更愛國!」發揚我五華人硬幹,苦幹,實幹,創造傳統的精神!

(六十五年五月于台北市律師事務所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回首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回上頁